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刘宇佳王岳阳)在11月5日举行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能源存储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分论坛上,国家能源局节能和科技装备局副局长卞光启表示,我国新能源存储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9月,日本新增储能容量突破1亿千瓦。卞光启表示,这些数据较“十三五”末期增长了30多倍,装机容量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4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设备规模快速崛起,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快速推进,企业模式逐步完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新能源储能产业已从最初的商业化阶段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单站规模上,大多数新型储能设施单站规模在10万千瓦以上,可储存电力约2至4小时。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电站单机装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上,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 2小时和4小时装机容量分别占76.4%和16.7%,平均持续时间为2.34小时。随着储能新设备规模的增加,新储能在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消费、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供电水平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强。在第一天预计2025年四季度,全国新能源储能等效利用时间约为770小时,比上年增加约120小时。云南、浙江、江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青海、湖北等省区使用条件优越,调控作用更加发挥。此外,新能源存储器件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整体技术路线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 “许多颠覆性、前沿的新型储能技术的加速发展,如固态电池、氢能存储等能源发展,将为未来新能源系统高度安全、多规模的储能需求提供有力支撑。”卞光启表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