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敦林(左)与她所服务的客户成为了朋友。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千帆 摄)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方琳 张华 杨千帆的电动车还没停稳,就传来一声由衷的声音:“涂姐——”。 “刘姐来了——”房间里立刻传来热烈的回应,她的话还没说完,“涂姐”的妻子就已经出来迎接了。 9月29日,70岁的刘敦林像往常一样来到武汉市花水街道东民社区,看望他关心的残疾人居民涂旺平。多年来,他们互相帮助、相处融洽,已经超越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变成了更像一家人的亲密关系。这位精力充沛的老人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新集团武汉就业中心年龄最大的成员,至今仍然活跃在家政服务第一线。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每当我看到有人,我就会反思自己转型成为与时代变迁交融的“新就业群体”中的一员,刘丹林用简单的话语讲述了自己人生三个角色变化背后的坎坷与不间断的温暖。这位不惧亏损的“创业先锋”的渊源可追溯。 时间回到1992年,38岁的刘丹林在武汉锅炉辅机厂下岗,突然发现生活变得困难起来。丈夫因工事故失业,每月仅领取120元生活费。最困难的时候,一家三口只剩下300元生活费,孩子的学费全靠家人和朋友的捐款。转折点来了 1998年,江汉区妇联招聘主任成立建立妇女家务服务站,促进妇女就业。当时,“保洁”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新词,缺乏标准和经验。面对未知,刘敦林决定尝试一下。在区妇联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办公室并寻求资金。年底服务站开通。 “我以为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底薪,结果发现只有我一个老板和员工。”刘敦林回忆道。创业是困难的。为了维持加油站的运转,她和一开始就加入的付敏英不仅打扫加油站、发放名片,还卖早餐、送盒饭来支持运营。创业的第一笔订单他至今记忆犹新。他花了四个小时打扫协和医院一位教授的房子。窗户明亮干净,盘子和筷子都干净闪闪发亮,每人得到20元补偿。 “我太高兴了!”最让他们兴奋的是,他们的优质服务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成为他们的“活广告”。如果摸着石头过河,常常会迷路。有一天,我收到了一项大型清洁项目的请求。开工后,我们发现预算远低于市场价格,面积比预期大很多,需要高空作业。没有专门的设备,就搭建高大的脚手架。工作完成后,工人们可能会累得哭,甚至会赔钱。我热爱这份工作。刘丹琳现在想起来仍然感到害怕和痛苦。庆幸的是,甲方了解情况后,理解了他们的困难,并解决了工资问题。他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一点点善举,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他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力量源泉。德德被誉为“行业领军者” 随着加油站的腾飞,刘敦林将目光投向了更多有需要的人。她成为了农村妇女进城的“引路人”,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劳动力下岗,面临劳动困难。 2003年,在武汉市妇联支持下,开设免费培训班,教授保养、清洁等技能。一名从山西嫁到湖北的农村妇女,靠做清洁工实现了经济独立,在家里也能顶得住。由于54岁的黄永丽家庭负担较重,刘敦林帮她联系兼职人员,只象征性地收取了她的服务费用,并为她提供了服务。她被允许“主动”……“她很体贴,总是为我们着想。”黄永利表示,这种“以诚换诚信”的考虑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为大家购买商业保险、组织新活动等。年夜饭和团体旅行。在人员流动率较高的家政行业,有很多人在公司工作时间超过10年。 2010年,刘敦林创办了武汉省妇女家居保洁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全职员工200余人。她担任家庭服务行业协会主席 14 年,积极参与帮助同事“向上攀登”。 2006年胡南英创业时,她正处于亏损状态。是刘敦林一步步教她如何管理账户、起草合同、培训员工、与客户沟通。 “她不隐瞒什么,很敬业,总是带着姐妹们一起学习、一起工作。”胡南英感慨道。 “很多人帮助了我,我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我可以教导那些刚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不要误入歧途。”刘敦林说。 20年来,他帮助了近大约有 100,000 名妇女找到工作。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也被悄然传承下去。 79岁的独居盲人刘先生,他的团队罗阿姨值班,而刘先生则接受政府购买的残疾人服务,为病人打扫卫生、陪护……刘先生对我们很诚实。如果遇到更多弱势群体,我们会帮助的,我们可以。”“我们不会放弃”“新就业群体”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平台保洁服务人员也被纳入“新就业群体”,而刘敦林的保洁公司也开始通过网站、应用、小程序等方式吸引客户、接单。70多岁的刘敦林也因此成为了“新就业群体”。 武汉最年长的团体成员。年龄并不是他停下来的原因。每天,他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拜访客户。老城区没有电梯的时候,他就一层一层地爬上楼梯。 “作为我年纪大了,腿力气大了,爬了几层楼就得休息一下。”但她始终不想放弃。我和残疾居民屠万平的友谊已经持续了十多年。自2006年开展房地产公益扶贫项目以来,刘敦林就成了屠万平家里的“常客”,时不时地去看望她,聊聊她的日常生活,帮助解决她的问题。 困难。 “刘姐在,就不用担心了。”屠万平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三年前,刘敦林辞去协会会长一职,但她从未忽视微信来电和商家的建议。恩施、黄边等地的同事向她请教,她总是尽力并计划在节后给予指导。 “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的健康状况还不错,也没有高血压” 标准。我必须继续。毕竟还有很多姐妹需要吃饭。”离开屠王平家的时候,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刘敦林骑着电动自行车加入了车流。一名被解雇的工人在该行业“引领潮流”。他在这条路上走了27年,从一个“人”到“新人库”中的中坚力量。三种人生,三种身份转变为时代赋予的角色。不变的是我在苦难中扎根、在奋斗中成长、继续温暖他人的真诚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