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AG旗舰厅 >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正在拓宽”(国际各方关注中国“十四五”规划

发布者:365bet官网
来源:未知 日期:2025-10-24 12:31 浏览()
创新中国充满活力。今年三季度,我国大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明显超过全部工业增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7%,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机器人、3D打印设备、绿色装备材料等智能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创新成果爆发式涌现,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十四五”期间,中国在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独特而重大的成就。 “天宫”空间站进入正常运行,“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返回样本,“海都一号”完成万米海试,5G通信通讯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强国基础不断夯实。接受记者采访的外国官员表示,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和支撑综合创新生态系统。走向“新”的中国不断增添新活力,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力。 以强劲动能追逐新高峰 国产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号下水、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开始商业运营……“十四五”期间,各“五”核电站“第一”先后代表处于创新高度的“大国重大武器”,凸显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新发展“十四五”的红利。 联合国副秘书长盖·莱德表示,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进步上,更体现在创新趋势的整体形成上。 “中国的科技创新之路正在不断拓展和更新对世界的认识。进入‘创新爆发期’的中国正在重塑全球科技格局。” “十四五”期间,我国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带动了包括仿人机器人产业在内的众多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今年8月,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Juha期间,Ronin参加了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和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大赛。洛宁在体育节上为人形机器人4×100米接力决赛加油。在此期间,他研究了全球第一个通用嵌入式智能平台,并与全球同行共同探讨构建机器人行业的完整产业链。 “每次来中国,我都会惊叹这个国家进步的速度。欧洲和中国几乎可以在仿人机器人的所有领域进行合作。”罗宁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2025年世界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0位。这是中国首次跻身前十,也是新兴国家首次跻身前十。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表示,创新指数可以理解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绩效。 “中国的排名逐年上升,这意味着中国协作、开放、市场驱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充满活力,将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动能。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米雷克·杜塞克表示,随着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于发展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也让中国在更广阔的亚洲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求发展、惠民生 “十四五”期间,我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累新动能、新活力、新优势,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市场更加稳定。 深圳南山区有一个全长约10公里的“机器人谷”。凭借技术改造和“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产业协同体系,深圳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7.4万多家,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近日,来自17个国家的外国媒体代表来此参加“解码经济特区45周年”采访之旅。 “这正在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的亮点”,舆论记者 Charissa Skoi 说道。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经济展览会上,我们成功推出了一款配备20多种语言实时翻译功能的“老外玻璃屏”。参观结束后,委内瑞拉驻上海总领事阿蒂洛·维拉斯米尔感慨地说:数字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传统产业向高水平、智能化、集成化产业现代化。 “中国的做法为委内瑞拉推进工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自动引导运输机器人识别路线、选择拉货并自动将产品移入和移出仓库,让多层自动化仓库有序运行。在阿里巴巴杭州巴士溪园区,马尔代夫议会议员、原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艾哈迈德·沙基尔通过实时监控,观摩了新来的无锡智能仓库的工作情况。 “科技创新成果已深入融入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并得到有效推广。中国的创新发展道路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沙基尔说。 期间“十四五”期间,数字智能技术在我国加速应用,带来社会治理方式和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在各部门、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公共服务更加全面便捷,数字生活更加美好智慧,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享受到“看得上、买得起、用得着”的数字服务。 孟加拉国沙贾拉勒科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穆罕默德·沙普尔·哈克走访过中国多个城镇,对数字智能加强中国社会基层治理的力量印象深刻。他表示,中国很多地方政务服务都通过网络提供,公共服务也通过网络提供,公民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服务。接到投诉后,热线电话将立即得到处理。 “中国将继续深化多数据资源和应用的开发利用”,方便人们行动,让根治更加智慧高效。 ” 共商合作,促进共赢。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从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中国正在用科技创新架起桥梁,打造更安全、更开放的“创新中国”形象,促进进步、造福全球。 中国持续同世界各国开展广泛、深入的创新合作。 与16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中外签订政府间科技协定119项,参加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深度参与国际热核实验堆计划等60余项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和重大科学工程,并领导组织了“深时数字地球”等国际重大科学计划。 “蛟龙”将接受外国科学家参加科考、“嫦娥六号”将搭载探月国际有效载荷、“天宫”空间站将迎来外国宇航员…… 塞尔维亚国家行政和地方政府部国务秘书普雷德拉格·拉齐奇首次访华期间参观了多家高科技企业。他说:“虽然中国推动自身科技不断进步,在创新的同时,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的原则。从联合科考到人才培养,中国以坚定的步伐引领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 中国认识到科技创新成果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在拉美地区,国家电网光明电力大模型支持巴西电网智能运维,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巡检问题。在非洲,华为正在南非铁路引入智能系统,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巡检、运营和维护效率。在东南亚,中国医疗AI技术已应用于新加坡医疗系统,提高了肺结节的检测效率和精度。 铁常年往返于南非和中国之间,促进两国农业技术交流和农业人才发展的南非科学院官员、中国工程院外事官员利克斯·达科拉表示,中国不仅向非洲引进了农作物育种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还为非洲培养了农业科技人才库。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非洲农业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充分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与非洲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的决心。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 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宣布加入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并牵头启动“国际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共建联合研究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关键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全球开放共享。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保加利亚前众议院议长、社会党前主席米哈伊尔·米科夫表示,中国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学治理和科技进步。 “开放的中国将与世界各国携手构建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共同响应应对全球挑战,实现中国为提高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做出的贡献。” (记者戴凯兰、楚军参与采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