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图文评测 >

灌区水网配备“智慧大脑”

发布者:bat365在线平台官网
来源:未知 日期:2025-11-26 12:07 浏览()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艾红霞通讯员孟萌干陈高源11月25日,武穴市巫山湖岸边最后浇筑混凝土,巫山湖泵站盖板顺利完成,将于明年5月春灌前交付使用。随着五穴北灌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进展不断更新,首次建成“四库一孔”的供水管网系统。这充分体现了湖北省灌区建设的蓬勃发展。秋冬季节是节水系统建设的高峰期。从鄂北丘陵到江汉平原,从大北山脉到清江两岸,密集的灌溉网络覆盖了数千万公顷良田,保证了全省有水源建设新时代的渔稻之地。在湖北省北部地区,银丹灌区现代化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项目建成后,老河口、香州等城市25万亩农田将告别“气候依赖”历史。江汉平原,设计灌溉面积205万亩的泽口灌区连帮复垦工程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显着提高该地区的排灌保障能力。大别山区福桥灌区扩建工程密集推进,已建成主次渠137公里。项目建成后,将增加灌溉面积32万亩,每年可节水4242万立方米。 “以前需要三个人两周的时间来计算,但现在我们打开系统,输入天气和土壤数据,得到“分钟出结果,随时可连续修正。”荆门郑家湾一级泵站站长王兵介绍,新灌溉系统采用数字孪生技术,精准分析灌区内部水源和水库的需水量。作为湖北省首个数字孪生灌区,郑家湾泵站灌区的160个监测监控设施每天24小时检测雨量、水量和湿度情况。泵站实现“无人化”作业,故障检测时间缩短至几秒,维护人员减少12人。今年,湖北省遭遇60年来最长的干旱,全国大中型灌区的“数字大脑”成为抗旱保灌的“决策点”。位于阳信县咸宁市。是江夏及江夏市49.6万亩农田和200万余居民的重要水源。今年抗旱关键时期,灌区利用数字孪生平台对水位、流量、闸门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累计调水1770万立方米。中控室工作人员根据土壤湿度模型和农作物需水量,系统解决了“渠沿缺水”问题。省海关创新采用“无人机巡查+智能调度平台”的三维监控模式,精准调节流量,确保每一滴水高效到达现场。 “以前,流量测试主要是手动的,灌溉预测大约每10天进行一次,但现在我们有了实时监测和连续预测ing。即使已经开始灌溉,也可以根据含水量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漳河省委委员、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田苗表示,通过使用漳河数字孪生系统,漳河灌区在今年的干旱期间实现了灌溉水的集约安全利用,保证了灌区260万亩农田作物稳产丰收。数字孪生技术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改变了管理模式。目前,20多个主要灌溉点该州各区已建成数字孪生平台,覆盖超过1500万英亩的灌溉面积,为农业生产配备了“智慧大脑”,“把每一滴水都放在叶子上”,能不能收获取决于肥料,能不能收获取决于水。 “数据显示,大面积可灌溉面积d 湖北省目前中等灌溉面积4705万亩,居全国第三位。 “大中型灌区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末,湖北省将建成漳河、银丹等一批现代化灌区,新增复垦改善灌区1280万亩,为新时期渔稻田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更大的节水支撑。
分享到